河南经济报记者 刘学中 通讯员 李龙飞
在分秒必争的急救战场上,时间就是生命……漯河市中心医院急诊外科(创伤中心)依托智慧急救系统,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上车即入院”的高效救治模式。该院将急救服务端口前移至救护车上,实现患者从呼叫急救到接受治疗的无缝衔接,为患者赢得了宝贵的抢救时间。近期,这项便民服务成功救治一名严重创伤患者,充分彰显了智慧急救系统的强大优势和显著成效。
事故突发,急救响应“零延迟”
某日18时许,漯河市北环路段发生严重交通事故,一辆货车与小轿车相撞,小轿车司机张先生被困车内,全身多处开放性伤口,伴有意识模糊症状。事故发生后,路人第一时间拨打120,医院急救指挥中心接警后迅速调度救护车前往现场。随车医护人员立即与患者家属取得联系,通过电话远程指导家属对患者进行初步处置,稳定患者情绪。
院前医生到达现场后,根据现场患者受伤情况,在系统APP上建立患者信息,并进行病人信息登记,利用系统发起音视频,将患者生命体征数据(血压80/50mmHg、心率120次/分、血氧饱和度88%)实时回传至医院创伤中心指挥大屏,创伤中心专家团队远程指导现场止血、固定等急救操作,并迅速对数据进行分析,制定抢救方案,第一时间通知手术室、输血科等相关科室做好抢救准备。同时,院内接诊会诊医生迅速将患者信息传至急诊预检分诊,为患者快速办理入院信息,真正实现“上车即入院”。
信息先行,急诊急救“快一步”
救护车疾驰向医院的途中,急救系统发挥核心枢纽作用:一方面将患者的基本信息、生命体征、伤口影像等数据同步推送至急诊外科、骨科、输血科等相关科室;另一方面,根据伤情联动院内各科室做好接诊准备。创伤中心医生通过系统提前研判,确认患者存在骨盆骨折、肝脾破裂风险,立即通知手术室准备手术器械、调配血浆,并安排多学科团队在急诊复苏室待命。救护车抵达医院前5分钟,急诊复苏室已完成设备调试、药品准备,多学科专家团队各就各位。当救护车驶入医院专用通道时,等候的医护人员迅速将患者转运至复苏室,整个交接过程仅耗时90秒,实现了“患者未到、信息先到、医生先到”的高效衔接。
数字助力,多科协作“精准化”
依托急救系统前期传输的完整数据,创伤中心团队迅速完成患者病情评估,确诊为骨盆粉碎性骨折、肝破裂出血。专家团队立即启动紧急手术,通过系统调取患者术前影像资料及生命体征变化趋势,为手术方案制定提供精准依据,并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
经过3个小时的紧张手术,患者成功止血并完成骨折固定,生命体征趋于平稳。从患者呼叫120到进入手术室,全程仅用时45分钟,较传统急救模式缩短近60%的时间。该院急诊科得益于急救系统的高效协同与精细化的“上车即入院”模式,助力患者成功脱离生命危险,术后恢复状况良好。
智慧升级,创伤急救“再进阶”
此次成功救治严重创伤患者,充分验证了该系统与“上车即入院”模式的深度融合价值。近年来,漯河市中心医院急诊外科(创伤中心)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手段,打破信息壁垒,实现急救全流程无缝衔接,显著提升创伤患者救治成功率。下一步,漯河市中心医院急诊外科(创伤中心)将持续优化急救系统功能,拓展多场景应用,加速推广“上车即入院”模式,为创伤患者打造更高效、更安全的生命绿色通道,用科技力量守护群众生命健康。
全国首批幸福河湖建设项目现身增城,看派潭河的幸福密码 仲夏的派潭河,碧水如缎带般流淌在郁郁葱葱的山野间。修葺一新的亲水平台上,孩子们追逐嬉戏的笑声清脆悦耳;蜿蜒的休闲步道上,游人驻足凝望,用镜头定格这派悠然 2025-08-08 12:25:00
海报|风雨中的守护 近期河北部分地区持续遭遇强降雨承德市兴隆县、滦平县多个乡镇受灾当家园遭遇危险,总有人扛起担当他们逆行而上用脊梁阻挡洪流用双手托举生命安全转移,一个乡亲都 2025-08-08 10:40:00
内蒙古13项措施推动城市公共交通高质量发展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推动城市公共交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通过推出13个方面措施,建设结构更加合理、服务更加人本、 2025-07-27 12:14:00
众点关注 | 高温引“冬病夏治”热潮 医生提醒:三伏贴虽好勿盲目“跟贴” 大众网记者 赵奕宁 东营报道烈日三伏下,冬病夏治忙。眼下,高温潮湿闷热的三伏天已经到来,正是“冬病夏治”的好时期。7月25日下午,大众网记者在东营市中医 2025-07-27 07:09:00
年轻不是“护心符”!这些习惯正在掏空你的心脏 近日,杭州市萧山区中医院ICU连续抢救了两名年轻心梗患者,一位是29岁的小詹,另一位是35岁的刘先生。追溯他们的生活轨迹,相似的“健康雷区”格外扎眼—— 2025-07-22 11: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