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商丘某医疗单位职工刘弓铭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为一位素不相识的血液病患者带去生的希望,成为河南省第1546例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而同一天,郑州“00后”志愿者小李也为血液病患者送去生命的“火种”,成为郑州市第539位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用行动诠释着“00后”的责任与担当。
——“我愿意捐献!能挽救一个生命,这件事值得做!”
2022年9月,刘弓铭在单位组织的公益宣传活动中了解到,捐献造血干细胞能挽救血液病患者的生命。他当即决定登记采样,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一名捐献志愿者。
今年5月,正在工作的刘弓铭突然接到配型成功的通知。短暂的惊讶过后,他毫不犹豫地作出决定:“我愿意捐献!能挽救一个生命,这件事值得做!”
当刘弓铭将这个消息告诉家人时,起初家人因不了解捐献流程而担忧。作为医疗工作者,他耐心地用专业知识和真实案例向家人解释:“现在的捐献技术很安全,就像献成分血一样。”最终,家人的顾虑被打消,转而全力支持他的决定。妻子更是坚定地说:“放心去吧,家里有我!”
尽管医务工作繁忙,刘弓铭仍积极配合完成捐献前的各项准备。当得知受捐者是一名儿童时,他更加动容:“这不仅是在挽救一个孩子,更是在守护一个完整的家庭。”
在注射动员剂期间,刘弓铭出现了轻微不适,但他始终保持着医者的从容:“这点反应很正常,想到能救人,什么都值得。”7月14日,经过4小时的采集,这份“生命种子”被紧急送往患者所在医院。
——一张宣传海报与“生命之约”
“2022年我上班时,看到单位门口贴了张海报,说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能配型救人,下面还有个二维码。”郑州志愿者小李笑着回忆,“我平常没事就去献血,医院、街头的献血车都去过,总看这类宣传,知道这是好事。当时啥也没想,掏出手机扫码填了信息,之后又找时间到献血屋留了8毫升血样,就这样加入了。”
他说自己从没琢磨过“配型成功”这回事:“就觉得是随手做件小事,跟献血一样,能帮到别人就行,哪敢想真能用上啊。”这份“没想太多”的善意,在三年后结出了温暖的果实。
2025年4月的一个下午,正在岗位上忙碌的小李接到了郑州市红十字会的电话:“工作人员说,有个患者和您初步配型成功了,我当时一下子就站住了。”他至今记得那瞬间的心情:“又开心又激动,原来我真的能救一个人!”
电话里,工作人员仔细说明了捐献流程,询问他是否愿意继续。“能挽救一条生命,哪有不愿意的?”小李几乎没犹豫就同意了捐献。
接下来的日子,小李跟着流程一步步走:再动员确认、高分辨配型、全面体检……每一次等待结果,他都带着笃定。“有人问我‘不担心吗?’,说实话真没有。”他掰着手指算,“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把流程讲得明明白白,医生也说对身体没影响,我平常没事也健身,身体结实着呢。”
当所有检查结果都显示“合格”时,小李无比高兴:“那一刻就觉得,这事儿成了!我真能帮助一个血液病患者跨过这道坎了,太光荣了!”
成功完成捐献后,小李感觉心里的石头落了地,一身轻松:“希望患者早点好起来,往后健健康康、开开心心的,要对以后的生活乐观面对,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
郑州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表示,小李的故事正是无数普通志愿者的缩影:“他们或许没说过豪言壮语,但在‘救人’这件事上,总能果断站出来。这份‘没想太多’的善意,恰恰是最动人的担当。”
记者佑龙 雷静
00后女演员确诊“癌王”,每天都要喝一杯... 今年24岁的小雯(化名),长得清秀漂亮,从小就对表演充满热情,常常对着镜子模仿电视剧中的角色。上大学后,她利用课余时间兼职拍广告、客串MV,积累了不少经 2025-08-27 15:21:00
海报|风雨中的守护 近期河北部分地区持续遭遇强降雨承德市兴隆县、滦平县多个乡镇受灾当家园遭遇危险,总有人扛起担当他们逆行而上用脊梁阻挡洪流用双手托举生命安全转移,一个乡亲都 2025-08-08 10:40:00
众点关注 | 高温引“冬病夏治”热潮 医生提醒:三伏贴虽好勿盲目“跟贴” 大众网记者 赵奕宁 东营报道烈日三伏下,冬病夏治忙。眼下,高温潮湿闷热的三伏天已经到来,正是“冬病夏治”的好时期。7月25日下午,大众网记者在东营市中医 2025-07-27 07:09:00
年轻不是“护心符”!这些习惯正在掏空你的心脏 近日,杭州市萧山区中医院ICU连续抢救了两名年轻心梗患者,一位是29岁的小詹,另一位是35岁的刘先生。追溯他们的生活轨迹,相似的“健康雷区”格外扎眼—— 2025-07-22 11:33:00
这一天 他们以爱之名为生命续航 7月14日,商丘某医疗单位职工刘弓铭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为一位素不相识的血液病患者带去生的希望,成为河南省第1546例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而同一 2025-07-14 19: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