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时讯息

穿越时空的辉煌 中国大唐营造之美点亮大阪世博会

2025-07-06 09:35:00点击数0

央视新闻

7月5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GTN中国艺术推广计划第三季《大唐营造》数字特展日文版亮相大阪世博会中国馆。该数字特展围绕唐代木构营造之美,以数字交互形式呈现建筑背后的盛唐美学,旨在为全球观众打开了解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新窗口。

唐代建筑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建筑技术与艺术发展的高峰,对中国乃至世界建筑史产生了深远影响。此次发布的《大唐营造》数字特展聚焦中国唐代建筑,分为三大主题垂类,通过AI动画、三维建模和沉浸式互动体验,重现唐代建筑佛光寺东大殿、代表盛唐风貌的群体建筑大明宫,以及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唐长安城,全方位折射唐朝建筑形制与审美秩序。观众可以通过数字方式“走进”千年前的城市空间,理解唐代营造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哲学与艺术精神。

中国国家馆馆长邬胜荣、中国驻大阪总领馆副总领事方炜、大阪市立美术馆馆长内藤荣、日本知名策展人、京都大学客座教授长谷川祐子、旅日中国建筑师王艺武,以及大阪历史博物馆代表、朝日新闻、日本经济新闻社记者、日本大阪世博会媒体推广负责人等中日文化各界代表出席活动并分享了他们对《大唐营造》数字特展日本版在大阪展出的重要意义。

CGTN《大唐营造》与《千年调》将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唐宋文化艺术精粹推向世界。这不仅是一种传播方式的创新,更是一种文明对话方式的革新。今天,在日本关西地区,也有许多寺庙建筑深受唐代建筑风格的影响。比如大阪的四天王寺,寺内建筑群仍保留了唐代遗风,成为深受游客喜爱的旅游胜地。这充分说明了审美是超越国界的,优秀的传统文化超越民族和地域,属于全人类,亘古流传。

——中国国家馆馆长邬胜荣

《大唐营造》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价值,彰显了中华文明的开放胸怀,展现了中日文化交融的千年脉络。中日两国作为一衣带水的近邻,文化同源同本,交流绵延千年,拥有建筑艺术、佛教、茶道等诸多共同文化资产,还有“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共通价值理念,是真正的“文化近亲”和“文明伙伴”。

——中国驻大阪总领馆副总领事方炜

京都大学客座教授、日本知名策展人长谷川祐子、大阪市立美术馆馆长内藤荣、旅日多年的中国建筑师王艺武,以及大阪历史博物馆代表等多位中日文化与建筑等各界代表围绕中日人文合作与交流等主题展开深度探讨。

今天的视觉展示细致模拟出了季节、光线的变化,这种技术真的非常了不起。另外,视频的构成不仅是从建筑或城市的角度来讲故事,而是通过个人的故事去看待整个世界,这种构思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作为策展人,我非常关注如何在人们无法身临其境的情况下,将历史事实、相关背景以某种形式生动地展现出来。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次的内容也给予了我很大的启发。

——日本知名策展人、京都大学客座教授长谷川祐子

在唐代文化中,日本人特别关注佛塔等建筑,因为这些是日本文化的源头之一。日本文化在形成过程中,深受来自中国、特别是遣唐使带回的信息影响。这些信息在日本文化的发展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而日本人也以自己的方式去学习这些文化,并将其融入自身的文化体系中。

——大阪市立美术馆馆长内藤荣

7月5日当天也是中国营造学社发现佛光寺88周年的纪念日,现场还展出了高度还原佛光寺东大殿的实体建筑模型,并同步推出VR、AR体验,让大阪世博会观众有机会沉浸式“观察”佛光寺东大殿,体验内部建筑细节和宏伟的寺庙景观,感受盛唐美学的震撼。身临其境的体验让现场观众赞不绝口,更引发排队热潮。各国观众纷纷表示通过这个活动更加直观且真实地了解到中国建筑的伟大。

活动现场还设置了观众留言簿和竹签心愿互动环节,大家纷纷留言分享对本次活动的感受以及对中日友好的期待。

“日中两国同是亚洲国家,两国如果能共同协力推动文化交流将会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并且现在日语里的汉字里任意取出一个字都代表了两国自古以来的文化交流。希望将来两国也发挥各自的优势,让中日关系更上一层楼。”

“日中友好 谢谢中国今天非常高兴!真的好想去中国呢!播放的影片也很有趣!今天来到中国馆也过得非常开心。”

“日中友好!中国繁荣昌盛!”

“非常有观赏乐趣,过得非常开心,希望看到更多关于中国文化方面的内容。”

“感谢中国为我们孕育了日本现在使用的汉字,希望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中国接下来有更好的发展!加油!”

“中国万岁!(我)11岁!祝愿世界和平!谢谢你介绍这么美的东西。”

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既有盛唐时东渡的佛光与飞檐,也有今日回望中彼此更加深入的理解与发现。此次数字特展突破传统形式,不仅为国际观众打开理解中式审美的新窗口,也链接古今,为实现文明互鉴提供新的思考角度和实践方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