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大河之北·河北‘非遗’文化解读”系列报道迎来终结篇。
从去年8月至今,我们用时9个月,顺着燕赵大地的文化经脉,遍访陶瓷、美术、戏剧、杂技·武术、美食5个单元20余个非遗项目的200多位专家、学者和非遗传承人、相关产业从业者,推出了63个整版28万字的非遗故事与文化解读。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深化文明交流互鉴,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我们以此为指引,通过文化内涵的深入挖掘和故事化叙事表达,串联起燕赵大地上的非遗瑰宝,揭示它们在河北大地上产生、传承、发展的文化基因密码。
从磁州窑的黑白美学到曲阳石雕的刀工流转,从河北梆子的慷慨激越到沧州武术的拳脚腾挪……每一篇都如同一幅非遗“活态地图”,既呈现技艺之美,更聚焦文化传承;既有老艺人的坚守,更有新时代的转化创新。
一路走来,我们看到“邢白釉”成为比亚迪汽车的新配色,蔚县剪纸纹样出现在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上,武强年画借助AI技术设计出了潮流新产品,文化创新的动能喷涌而来。
一路走来,我们听到许多专家、学者、非遗传承人的真知灼见,汇聚成对千年文明的思考。
一路走来,我们体会到传统文化化作蒲公英的种子,飘向校园的非遗社团、乡村的直播工坊、城市的文创市集、企业的生产车间……形成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
虽然这组报道已经结束,但其展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影响还会绵延流淌。它像在时光长河中投下的石子,在今天乃至未来,激起无限涟漪。
文/河北日报记者 白云
关注河北新闻网,了解河北最新新闻。
【新闻早茶】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收费!河北两部门联合通知,还有这些热点…… 9月1日星期一农历七月初十生活中有无数美好等着与我们相遇,不要让一时的遗憾遮挡住视线。内心有光的人,总能把生活过得灿烂明媚。在多彩的生活中,去感受人生的 2025-09-01 07:31:00
彰显湾区艺术家的跨文化思维 8月29日,“粤港澳大湾区当代艺术展”在广东美术馆新馆开幕。图为观众在馆内看展。南方日报记者 王俊涛 摄南方日报讯 (记者/杨逸 通讯员/曾睿洁)8月2 2025-08-30 08:09:00
地方国际传播中心的效能提升策略 作者:刘晓晓 刘志成 许海滨来源:《全媒体探索》2025年7月号随着全球化进程加速与媒介技术变革,“地方—国家—世界”的层级结构被打破,地方成为他国了解 2025-08-29 12:33:00
携程打造“可品尝的旅行地标” 开启美食与文化融合之旅 第1眼TV-华龙网讯(首席记者 董进)面对井喷的美食旅游需求和海外社交媒体#ChinaTravel话题千万级热度,中国入境游市场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携程 2025-08-25 16:48:00
跨越百年赴文化之约!背诵《沁园春・长沙》获文创,《恰同学少年》剧场邀游客解锁红色新体验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8月25日讯(全媒体记者 佘倩文)今年是毛泽东创作《沁园春・长沙》100周年,橘子洲头《恰同学少年》青春剧场推出“背诵诗词赢文创”主题活 2025-08-25 13: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