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时讯息

育见高新②播撒“创新种子” 培育“科学森林” 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打造科教融合“生态圈”

2025-05-21 00:21:00点击数0

齐鲁网·闪电新闻5月20日讯 在中小学教室,万物互联的科创产品为学生打开新世界之门;创客实验室内,沉浸式科技体验活动如火如荼;科技展厅,丰富多彩的智慧化教育成果亮眼……走进重庆高新区校园里,每一间教室,每一个角落,随处可见科学教育的身影。

如何在教育“双减”政策下做好科学教育加法?作为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重庆高新区以“三新”构建科学教育特色发展立体矩阵,打造科学教育新样态。

5月19日下午,2025第五届“全国主流网络媒体重庆教育行”大型融媒体采访活动走进重庆高新区,实地打探“科创成为特色,创新成为习惯”的高新实践。

夯实发展基石

构建科学教育支撑“新”保障

科学教育是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建设教育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基础。

重庆高新区第二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战略高度,重庆高新区立足“科学之城、创新高地”战略定位,健全科学教育领导机制、完善发展体系和夯实师资队伍等支撑保障。

由重庆高新区公共服务局牵头成立科学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将科学教育工作质量纳入中小学办学水平考核内容,从制度上推动科学教育工作全面发展。建立“专项投入、汇报交流、考核评价”三项制度,确保高效衔接、科学推进。

以重庆高新区智慧教育平台建设为主载体,推进数字科学教材、科学课程资源、智能科学教学、智慧科学评价等建设,积极推进5G、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科学教育中的应用。成功创建全国“科创筑梦·助力双减科普行动试点单位”“科学教育共建试点单位”“知识产权试点学校”“科普基地学校”等特色学校10所,重庆市科学教育共建试点单位4个,拥有重庆市教育学会科技创新教育常务理事单位5个,重庆市科技小记者站18个。

科教要发展,师资是根本保障。遴选高校优秀教授担任中小学、幼儿园“科学副校长”,选派优秀大学生、科研院所专业人员、科技场馆讲解员担任中小学“科学辅导员”。聘请30名院士专家指导科学教育工作,实施师徒帮带“青蓝工程”,形成“名家定期引领+教研员全程指导+学员深度实践”的研修模式,培养市区级科学教育学科带头人。

为进一步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常态化开展科学教育“5+N”智慧教研,搭建“大学习、大培训、大练兵、大比武、大提升”五大成长平台,连续五年开展科学教师暑期全员全学段培训,举办各级各类大论坛、大讲堂70余场,培训科学教师1.8万人次。

延伸实践边界

打造科学教育课程“新”范式

做好硬件保障科学教育发展的基础条件;那么,科创氛围是点亮学生创新思维的必要条件。

重庆高新区在“课程”上做文章,夯实课堂教学基础。对照科学教育课标,探索出“一体+两翼”科学教育“五学课堂”教学范式,组建27个专项研究小组,实施“研制一套行动指南,组织一批研修活动,打磨一批示范课例,立项一批专项课题,孵化一批研究成果”的“5个一”专项行动,推进科学教育课堂教学研究走实走深。制定科学学科实操细则,形成科学教育“五学课堂”典型案例1000余个。

重庆科学城南开小学校建构“科创+美育”育人体系。

特色课程架桥梁。全面落实科学教育“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积极探索课程开设形式,建构“一核三型”区域科学课程体系,基础课程聚焦科学核心概念,拓展课程依托主题活动,课后服务提供个性化选择。组织实施“校园科技节、科创周”等科学教育主题活动;建立无土栽培、人工智能、编程星梦科创、机器人、创客智造、“公能小明星”STEM课程等课后服务特色社团163个;开设3D打印、VR技术、Scratch创意编程、机械结构等特色课程200余门。重庆科学城富力南开小学校“小脚丫”科创课程邀请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家庭科普公开课;重庆巴蜀科学城中学校成功申报“小平科技创新实验室”,积极组织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以选修课、科技活动节、参加科技竞赛等形式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重庆科学城重庆第二师范学院附属幼儿园开展科技节活动。

校外课程拓域。打造“1+1+N”特色科创实践项目(1个导师团指导+1所学校开展+N个科创特色项目),全面拓展科学教育实践场所。组织326名专家组建科学教育导师团52个,打造“金凤实验室先进病理科技馆”等市区级科创基地65个,建设机器人、无人机等科创实验中心8个,认定重庆巴蜀科学城中学校、清安储能、种质创制等区级科普基地10个,推动重庆医科大学人类生命与健康博物馆、重庆现代农业科普基地、招商车研碰撞科普馆等20余个基地免费对中小学生开放。重庆科学城第一实验小学校依托“尖峰计划”构建“基础+拓展+拔尖”三级课程体系,联动重庆大学、重庆理工大学等组建“高校导师+骨干教师+行业专家”团队,年均开展30余项科创实践。

重庆科学城明远未来小学的学生在实训场地感受科技的魅力。

提高学生素养

开创科学教育协同育人“新”格局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重庆高新区全场域横向融合、全学段纵向贯通,联动优质资源平台,推动科学教育提质增效。

重庆高新区充分发挥“大学城”就在“科学城”的地域优势,开展“走进实验室、走进科研院所、走进大装置中心”等主题研学2万余人次;发挥高校及科研院所人才优势、技术优势,开展“百名院士进校园、千名教授进课堂、万名学生进高校”活动。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专家到中科启智幼儿园开展科普活动。

构筑校家社协同育人新环境,为科学教育发展筑牢坚实根基。融汇家长、社区、高校、科研院所、“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科技创新局等科学教育资源,成立“重庆高新区科学技术协会”,构建“学科课堂+社团课+图书馆+博物馆+少年宫+社区+家庭”的校家社科学学习新环境,为师生提供学习空间和成长平台。比如,重庆科学城明远未来中学校立项国家工信部“青少年信息技术培养”项目,并成为支教教师驻区集中办公教研基地,为学生提供科创领域的前沿课程与系统化的专业训练。学校每年推荐多名优秀学生作为科技交换生参加清华大学或北京大学的科创营。

联动妇联建立校家社协同育人指导中心,开展“千名教师访万家”“万名家长进校园”“万千家庭共科创”等主题活动,构建全员支持、参与、宣传科创的校家社高位协同发展格局,形成“科创成为特色、创新成为习惯”的共建共创氛围。

打通学校边界,建立国家、市、区、校四级赛事体系,联动“大中小学校”一体举办科技创新大赛、科学素养大赛、机器人竞赛、科学城之夜等科创选拔竞赛,开展创客节、科创书画展览、科普表演秀等科技节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重庆高新区在世界机器人青少年设计大赛获全国一等奖2人,全国机器人“创新之星”1人,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决赛获3金4银,科技创新市长奖和提名奖13人,全国科技创新等比赛一等奖18人,成功申请国家专利22项,建成国家级科创特色学校10所。科学教师参加市级以上优质课竞赛、基本功大赛等获奖264人次,优质课例入选部级精品课54节,市级精品课84节。师生累计获国家级、省部级科创大赛奖项及荣誉称号1960余项。在重庆市中小学教育质量监测中,高新区中小学生科学素养位居全市最前列。

闪电新闻记者 刘萌 报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