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时讯息

当龙头 强引领 做示范 勇争先|绿色生产力劲涌福山

2025-08-24 08:51:00点击数0

福山之美,离不开产业扩“绿”增长、全链减碳、智能转型的理念和实践。

近年来,福山区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新型工业化为引领,加力推进工业经济头号工程,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培育更多新质生产力,持续塑造发展新优势。目前,福山区连续5年上榜“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获评全省“工业强区”“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先进区”“县域高质量发展先进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区”等荣誉称号。

从向“绿”而行到向“绿”图强,福山探索出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可持续转化的多元路径,为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大动能。

绿色产业布局

新能源汽车产业崛起

8月19日,记者来到新能源汽车产业园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的烟台产业会客厅,工作人员介绍,这里已开展链上企业交流会、政策推介会等20余场。

在潍柴弗迪一期工厂生产车间,刀片电池不断下线;在中国质检项目现场,内部正在进行设备安装调试,部分试验车间已投用;1公里外,创明电池正在进行电芯车间的建设,年底前建成投产后将成为数字化智能灯塔示范工厂……

3年时间,8.6平方公里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园从无到有,今年成功入选“烟台市首批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特色产业园”。

近年来,以新能源为代表的绿色产业异军突起。福山聚焦高端高质绿色低碳方向,积极谋划新能源产业,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和供应链。

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已集聚11个重点产业项目,总投资770多亿元。项目涉及动力和储能电池、新材料、检测认证、科创研发等领域。

眼下,福山正积极申报环渤海绿色低碳高端智造产业园。该园区以打造零碳标杆性园区为目标,建设省级源网荷储试点,为企业提供绿电直供和碳核查、碳认证等服务,可有效降低园区项目用能成本。

不仅如此,福山还突破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产业链上游环节,加快布局工业母机、精密铸造等高端装备制造项目,形成汽车部件和高端装备制造两大主导产业,正在崛起千亿级产业集群。

往上游看,招引落地项目更绿色;往下游看,博世华域、华域视觉等30多家传统企业正向新能源汽车产业配套转型。

福山产业的绿色转型,标志着烟台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迸发出逆势增长、创新发展的强大活力。

绿色生产“焕新”

工业企业全链减碳

坚守“绿色底线”,探索工业企业全链减碳,为的是让产业底色更纯。

在烟台怡和汽车科技有限公司铆接工位上,机器人旋转手臂,“盯”准车身轮毂部位小孔,分别将铆钉冲压在既定位置。

这个环节,机器人比人工效率提高了三倍不止。

这得益于去年10月份企业投入5000万元进行的大规模设备更新活动——钢铝白车身自动化改造项目。改造完成后,焊接机器人、白车身焊接压机、激光熔覆机等114台套设备上线运行,效率提升,立竿见影。

生产线的更新,为公司带来的是效益的提升。每每谈及此事,公司分管行政的副总经理王维旭总是爽快地表示:“设备更新,保证的是‘绿色’生产,带来的是‘金色’收益。”

设备更新助推生产流程再造提质,点燃了企业内生引擎。福山区工信局的一组数据显示,2022年至今,福山区累计纳入市级技改导向目录项目106个,年均完成投资20亿元以上。截至目前,竣工投产项目80余个,累计新增产值80亿元以上。

优化生产流程,提质降本增效。类似的场景正在福山多地“上演”:

在烟台柳鑫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在生产线上进行电子盖板涂覆检查、裁剪、包装等工作。

“这是我们改良后的胶料配方,成本降了不少,质量依旧有保证。”技术经理李雪顺介绍:控制胶料生产成本曾是“老大难”问题,经过研发团队工艺改良,现在生产成本大幅降低,同时还让有机物排放减少了40%。目前这项技术已开始推广应用。”

“火龙”出“海”,红管翻滚。鲁宝钢管生产车间长龙般的轧钢线上,生产场景甚是壮观。

烟台鲁宝钢管有限责任公司设备能环部副部长王宝磊一脸喜气地表示:“以前,管坯在主炉内需要加热6小时,我们高效化改造项目完成后,总加热时间减少12%,能源消耗降低,实现了降本增效与绿色低碳的双重目标。”

与此同时,业内首发的在线热处理技术,成功实现热轧在线热处理替代部分调质产品的淬火处理,降低热处理工序成本15%,年减碳万吨以上,引领行业同类工序绿色制造,助力鲁宝钢管绿色化转型。

一些重点企业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积极响应国家“双碳”目标,驱动技术不断创新,带动产业整体向高端、智能、绿色升级。

在山东坤泰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企业生产的汽车地毯、脚垫,是用渔网丝、可乐瓶等可再生资源合成的新型纤维作为原料制造出来的,等这些汽车地毯、脚垫达到使用寿命后,还有60多种回收配方让它们实现全部回收再利用。

“坤泰股份构建了从BCF纤维研发到地毯生产、回收的全产业链,减少中间环节的资源损耗。目前,坤泰股份开展的车企减碳研发活动正在进行中。”坤泰股份副总裁王翔宇表示,坤泰股份不仅实现了企业自身的绿色升级,还为行业提供了可复制的低碳发展模式。

从高效改造生产工艺显著降低碳排放量,到新型可回收材料有效降低环境污染;从更新设备优化生产线,到厂房屋顶向“太阳能”要绿色动力……绿色技术赋能下,工业企业含“碳”量更低,含“绿”量、含“金”量更高。

绿色效能更新

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

福山坚持智能发展,推进实体经济数字化场景应用,让高质量发展底色更亮。

随着激光刀的移动前行,10厘米厚的铁板像切豆腐一样,被又快又平稳地切割。今年6月,在烟台国冶冶金水冷设备有限公司,一台26米长、3.2米宽的大型激光数控切割设备进入试运行阶段。

“我们正在研发自动焊系统,研发成功后生产的每一个零件和部件形状都不一样。之前,一个焊接程序编上两天,焊接也就是10分钟的事儿。有了AI智能应用,拍个照自动生成程序,机器人即可以自动焊接,将图纸变成零件效率大大提高。”讲起智能激光切割设备的好处,副总经理张杰面露喜色。这是行业细分领域内率先应用的非标定制机器人焊接系统。

——在艾迪液压,总投资2.5亿元的艾迪智能工厂项目,充分应用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采用机器人、AGV搬运车替代人工搬运和上下料,实现在线自动检测,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

——在鑫海矿装,以数字化服务为引擎,精准赋能矿山研究设计、工程施工、设备生产、物流运输、现场交付直至后期矿山运营管理的每一个环节,用智能化覆盖客户服务的全流程,构建起端到端的透明化追踪体系与智慧化管理平台。

——在烟台明远创意生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他们通过改造财务供应链ERP、以RFID为流转核心的环思MES系统等,企业生产效率提升10%、管理成本下降5%以上。

——博世华域烟台工厂通过拓展智能制造机器人技术和产线改造两个方面的能力,通过使用AGV代替人工转运,实现了物料周转无人化、高效化、精准化,在制品库存率下降20%以上……

推动制造业“智改数转”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重要抓手。

2025年以来,福山区大力度鼓励支持传统产业“数转智改”,实施“AI+”产业赋能行动,推出更多数实融合应用场景,加快产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目前,全区数字化转型试点企业达到102家、数量居全市第2位。

绿色能源发力

实施能源替代工程

光能变电能,电能变绿能。福山区实施绿色能源替代工程,加快推进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提高能源领域智能低碳发展能力。

巨大的燃气机组,交织的管廊管线、百米高的余热锅炉塔筒,高高矗立的塔吊……华能烟台燃机发电正在火热建造中。

“我们现在主机设备已全部就位,辅助设备也基本完成安装。年底前可投产转向商业运行。”据华能烟台燃机工程部副主任孙铭志介绍,作为省内开发建设的首批重型燃机项目,建成后将为全省能源供应保障和清洁低碳转型提供坚实支撑,大大弥补整体及区域电网调峰缺口,对烟台市能源供应、电网安全稳定、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大意义。

孙铭志介绍,项目立足绿色低碳发展,采用“管道气+LNG”多种气源联合保障供气模式,统筹天然气供给、可再生能源消纳和电网稳定运行。

华能烟台燃机发电项目投资23亿元,设计建设2台9F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总装机容量约98万千瓦。项目投产后,较同等级煤电机组年可节约标煤约17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46万吨,加快推动烟台市油气供应、LNG接收站等天然气产业升级迭代,为烟台市“四大千万级清洁能源基地”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为烟台市打造中国北方清洁能源中心赋能助力。

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众多福山企业抢占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新能源产业新赛道,为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支持。

8月19日,荏原冷热系统(中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作人员正在对一台重达60余吨的离心机进行最后的出厂调试。

离心机,是余热回收的核心部件。这台机组能够“拦截”余热的排放,将原本白白排放的热量转化为高品位蒸汽,真正实现了“废气不废,余热生金”。

据电制冷生产部部长成昊锟介绍,荏原热泵机组可以从低温热源中回收热量,制取高温热水或蒸汽,节省一次能源消耗,节能减排意义显著。

向江河湖海探究热源,向土壤寻求温度,向3000米以下的地热“进军”,回收余热再利用。荏原冷热(中国)以科技为核,让这些本可能被浪费的余热高效收集并用于供热、供冷,成为“双碳”赛道的主力军。

动能更足、产业更绿、效能更优、能源更洁。

这张绿意盎然的答卷上,铭刻着福山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坚定决心和使命担当。YMG全媒体记者 邹春霞 通讯员 潘丹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