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学家提出对二甲苯合成新工艺
近期,安徽工业大学曾杰教授团队与日本富山大学椿范立团队合作,研制出新型“金属氧化物-分子筛”复合催化剂,基于多步串联催化过程,成功实现以二氧化碳和氢气为原料直接合成对二甲苯,并创下单程时空收率的世界纪录。北京时间6月10日,国际学术期刊《美国化学会志》发表了这项成果。
对二甲苯是生产聚酯纤维等化工产品的关键原料。当前,工业合成对二甲苯的普遍方法是基于重油的催化重整反应,每生产1吨对二甲苯约消耗4吨石油,同时排放出约3吨二氧化碳。
利用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再与二氧化碳反应直接制备对二甲苯,有望在实现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利用的同时,为传统高能耗、高排放的生产工艺提供替代方案。
据了解,研究团队研发的复合催化剂主要由两个模块组成。其中,金属氧化物模块负责催化二氧化碳加氢得到短链烯烃,分子筛模块则负责催化短链烯烃的聚合、环化和芳构化过程,最终产生对二甲苯。为提升对二甲苯的选择性,研究团队对分子筛模块进行了“胶囊化”的精细设计。其内部的空心结构能有效促进中间体的传质过程。同时,分子筛孔径与对二甲苯分子大小相匹配,可以特异性促进对二甲苯产物由内到外的扩散过程。
此外,研究团队还对“胶囊”的外表面进行了钝化处理,避免产出的对二甲苯进一步发生异构化和烷基化等副反应。基于这一独特设计,研究团队将对二甲苯的单程时空收率提升至一个新高度,使用1000克复合催化剂持续工作一天即可获得1000.8克对二甲苯,远超现有科技文献记载的性能水平。
研究人员表示,他们提出的复合催化剂设计思路还有望拓展到其他二氧化碳加氢反应体系中,进而实现对高附加值产物碳链长度、分子尺寸的“量身定制”。
来源 | 新华社
世界首例!基因编辑猪肺,成功移植人体 世界首例!中国团队将基因编辑猪肺成功移植人体中国研究团队25日在英国学术期刊《自然-医学》在线发表论文,报告世界首个将基因编辑猪肺成功移植到脑死亡人体内 2025-08-26 11:13:00
工期缩短一半 使用寿命延长 新技术铺就阳曲“绿色路” 本报讯(记者 李杰华 通讯员 刘蓉)当科技遇上乡土,路面也能写“绿色答卷”。8月25日从阳曲县获悉,在阳曲县“博士小院”这座扎根黄土地的科研能量站, 2025-08-26 07:22:00
太原机场三期改扩建项目最新进展 8月15日,太原武宿国际机场三期改扩建工程项目指挥部发来喜讯:该项目新建二跑道顺利通过竣工验收。新跑道建成投运后,将进一步提升机场航班起降能力,为机场 2025-08-23 09:21:00
暑期实践怎样“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8月13日,在河北省邯郸市复兴区户村镇大滋然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大学生在田间地头直播销售蟠桃。 聂长青 陈梦千 摄在暑假,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以脚步丈量祖国大 2025-08-19 07:10:00
带电作业安全又高效!国网鞍山供电公司应用人工智能数字化决策系统 8月12日,在岫岩满族自治县城东路,国网鞍山供电公司带电作业中心员工应用“基于人工智能带电作业数字化决策系统”,对10千伏城东线干13号杆不停电安装导线 2025-08-14 17: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