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时讯息

“儿子用小鸡鸡拉屎5年”!家长甚至不敢送幼儿园!背后原因令人唏嘘!

2025-07-13 18:50:00点击数0

深圳一位5岁的小男孩

拉尿和拉屎都用一个部位

他的父母欲哭无泪


“你孩子没有肛门”
爸爸蒙了


2020年5月中旬的一天,阿斌(化名)全家等来了幸福的时刻。苦熬36周,妻子肚子里的双胞胎终于临产:是一对男孩!哥哥4.1斤,弟弟3.1斤。


两兄弟还没足月,一出生就得马上住进保温箱,爸妈都没来得及看上一眼。


弟弟沐沐更是直接被转走,通过120送去了附近的儿童医院,住进了NICU(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住院两三天后

医生的一句话

把阿斌吓蒙了

“孩子有很多问题”


但最扎心的一条是

↓↓↓

孩子没有肛门

(先天性肛门闭锁)


如果是彻底的闭锁,孩子必须在出生2-3天内接受手术,否则会被大便“憋死”。


所幸的是,上帝为沐沐关了一扇门,还给他留了一扇窗:大肠连到了尿道上(叫直肠尿道瘘)。这意味着,粪便可以通过尿道排出,孩子暂无生命之忧。


家里实在拿不出钱,阿斌决定先不治了,“先抱回去,看看养不养得大吧”。就这样,孩子通过尿道排泄,一直持续到接近5岁。



家有“无肛”儿
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


网友们可能觉得不可思议

通过尿道拉屎到5岁

是怎么做到的?






小沐沐就这样在爸爸的悉心照顾下,一天天长大。爸爸阿斌原本在深圳打工,双胞胎儿子的出生,让他不得不中断近10年的深漂日子,回到潮汕老家照顾孩子。


这个上有老下有小的七口之家,一言难尽。阿斌的妻子有精神上的问题,于是阿斌又当爹又当妈,种菜、做饭,小沐沐要用小鸡鸡拉屎,每次量少,但次数多,每天光换尿片就比别的孩子频繁……60多岁的老父亲成了收入的“顶梁柱”,在村里四处做零工,帮人建房子,日子缝缝补补,勉强能过,但小沐沐的先天性疾病“悬而未决”,成了一家人的心头大石。


肛门闭锁算是一种先天畸形,发病率为1/1500~1/5000,治疗起来不算特别难,一般3次手术就能解决。


也许是怕孩子被人说闲话,阿斌一直没送最小的沐沐去幼儿园。


随着孩子离上小学的年龄越来越近,解决这个问题越来越迫在眉睫。



“4岁多才来治疗,很少见”


2024年10月在诊室第一次见到沐沐,深圳市儿童医院胃肠外科主任医师毛建雄有点惊讶。


毛医生从2019年起“主攻”小儿肛门闭锁,经手的手术有三四百例,大部分人开始第一次手术是在出生7天内像沐沐这样,“4岁多了才来,很少见。”



肛门闭锁手术

一般是“三部曲”

↓↓↓

先是造瘘


在肚皮上开一个口子(专业上叫瘘),把大肠接过去,造一个“临时肛门”,肚子上挂一个粪袋,解燃眉之急。

像完全闭锁的新生儿,便便没有别的出口,一出生就得紧急造瘘“接粪袋”。


然后造肛


“无肛”儿只是没有“出口”,但控制肛门的肌肉“开关”——括约肌是存在的。医生要做的就是打通括约肌,人工开辟出一条“隧道”。

这里有个关键,医生必须借助电刺激仪,用“电笔”上的微电流刺激括约肌,哪里收缩得最厉害,就在哪里开洞,这个“C位”偏1毫米,都可能造成宝宝以后的肛门“收缩不力”,出现大便失禁。


最后关瘘


这一步最简单,把肚皮上的“临时开口”关掉。大肠正式通过肛门排便。


如果是新生儿

这“三部曲”一般在

刚出生、2个月大、4个月大时完成

但沐沐拖到4岁多才来手术

就“憋”出了一个问题

↓↓↓

肠子涨成球


虽然“借尿道做便便出口,但终究是“涓涓细流”,肚子里不可避免地堆积了大量宿便,有一段结肠被撑得涨成了气球,长达9厘米。


第一次手术时,毛建雄和团队不得不把这段肠子拖到肚皮外,在肠子上开个洞,抽出一大堆宿便,又黑又臭。


不过孩子大了,“也有大的好处”,肠子变大了,更好分离。大肠被一层腹膜包裹,第二次手术时,医生得先把它分离出来,才能拖到新造的肛门口。分离的过程必须小心翼翼,稍有不慎就可能误伤膀胱、尿道及周边的神经,造成尿失禁等后遗症。


毛建雄在手机上为沐沐记录的“病历”(部分)


先天性肛门闭锁的孩子,往往是“多病缠身”、多发畸形,有人多了一个肾(重复肾),有人少了一个肾(孤立肾),有人心脏破了个洞(房、室间隔缺损),有人多指……这些畸形往往“隐藏”较深,在产检时难以发现。


对很多孩子来说

开通了肛门只是起点

之后还有一场或多场

大大小小的手术等着他们

祝愿沐沐健康长大!




来源:新闻坊 深圳儿童医院 深圳卫健委

编辑:王佩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