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山东布局济青烟“三核引领”发展格局的核心城市,烟台有基础、有实力也有责任加码创新驱动和数智赋能,更大力度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01#
大国大城,变局迭生。
万亿城市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方阵,GDP总量突破1万亿,既是城市发展的分水岭,也是城市能级的升级点。这个方阵中的竞争也更加激烈,城市排位几乎每年都在变化。
作为中国城市经济体系中的“领头羊”,27名“万亿俱乐部”成员按经济体量分别为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苏州、成都、杭州、武汉、南京、宁波、天津、青岛、无锡、长沙、郑州、福州、济南、合肥、佛山、西安、泉州、南通、东莞、常州、烟台和唐山,地区生产总值合计超过55万亿,约占全国经济总量的41%,可谓经济发展核心引擎。
山东布局济青烟“三核引领”发展格局的核心城市已悉数入列“万亿俱乐部”,计划单列市青岛早在2016年GDP就已突破万亿大关,身为副省级城市的省会济南和北方最强地级市烟台则相继在2020年和2023年加入“万亿俱乐部”。
近日,全国“万亿之城”的“一季报”悉数出炉。其中,8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为6%及以上,18个城市为5.4%及以上,多数跑赢全国“大盘”。而其中一骑绝尘的黑马正是2023年才刚刚跻身“万亿俱乐部”的烟台,增速为6.9%。
02#
后来居上,何以烟台?
从烟台发布的“一季报”来看,可以发现澎湃的工业动能是发展增速夺冠的关键支撑。烟台一季度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居全省第1位、全国万亿城市第3位,分别高于全国、全省4.5、2.8个百分点。支柱产业制造业的支撑作用持续加强。全市规上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9%。工业制造业始终是烟台经济的顶梁柱和压舱石。去年,烟台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万亿元。
而投资、外贸、消费,三驾马车也并驾齐驱,起到了强力引擎作用。从投资来说,烟台省级重点项目数量连续两年、投资体量连续四年居全省首位。今年337个省市重点建设类项目总投资过千亿元的4个、过百亿元的32个、过十亿元的266个,“千亿领航、百亿支撑、十亿带动”项目格局持续巩固。在裕龙石化、万华蓬莱等标杆项目相继投产、持续释放产能的基础上,烟台今年重点推进298个年度竣工投产项目,一季度已实现61个项目投产,新增产值176.6亿元,预计全年新增产值750亿元。
作为外贸大市,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烟台制定“千企出海”计划、精准帮助企业解决问题。一季度全市外贸进出口完成1170.8亿元、增长12.5%,总量居全省第2、再创历史新高,增幅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1.2、6.6个百分点。在既关系经济发展又连着民生福祉的消费方面,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79.9亿元,总量居全省前列,同比增长5.9%。
山东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省两会,从统筹区域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了加快构建济青烟“三核引领”的发展格局,提升三个万亿级城市能级,持续提高要素集聚能力和城市竞争力影响力,增强辐射带动作用。作为经济大市,“走在前、挑大梁、作贡献”,烟台扛起了使命担当。
03#
聚链成群,集群成势……
支撑烟台实现万亿之城能级跨越并蓄势向前的,正是近年来烟台倾力打造的16条重点产业链。从2021年开始,烟台创新实施产业链链长制,由市领导担任16条重点产业链链长,并明确主责部门、领建园区和链主企业,推动各产业链能级持续放大,推动新质生产力实现集群化、迸发式发展,构建“产业链群化、链群园区化、园区生态化”发展新格局。
从数据上看,2024年11条制造业产业链实现产值9326亿元,比2021年增加2334亿元,年均增长10.1%,占规上工业比重达84%;43家链主企业产值由2021年的4242亿元增至2024年的5888亿元、年均增长11.5%;16条产业链累计举办各类招商活动1561场,签约项目913个、总投资9380亿元,累计实施建设项目1899个、完成投资4872亿元……
在支撑起万亿之城的16条重点产业链中,商业航天产业链可谓是无中生有、最为年轻的一条。在烟台海阳的东方航天港,从火箭制造车间开车到海边发射场,一刻钟都不用。一条长约6公里的航天大道,由内陆向近海不断延伸,串起了沿途不同的功能区,包括火箭制造组团、卫星产业组团、海上发射组团等,构建起了商业航天完整产业链条。
从首次海上成功发射,到如今链上企业超过70家,东方航天港以海上发射为牵引,布局发射链、火箭链、卫星链、文旅链,引进一大批企业,搭建了“天上有星、陆上有箭、海上有船”的商业航天产业体系,产业生态初具规模。这就是服务专员在链上集聚、要素资源在链上汇集、倍增企业在链上壮大、发展成果在链上体现的“链”上烟台新打法。串珠成链、聚链成群、集群成势,这背后蕴藏着一个工业大市乃至工业大省的深远考量和悉心谋划。
04#
工业经济,头号工程!
在坚定不移实施工业经济“头号工程”的山东,一直高度重视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在全国较早建立“链长制”工作机制,从摸实摸清“家底”做起,逐步梳理明确67个重点产业领域,提炼形成19条省级标志性产业链。每一条产业链,都是一根工业“强筋骨”:2024年,19条标志性产业链规上企业数量超3.6万家、实现营收近11万亿元,均占全省的90%以上。抓好标志性产业链建设,就等于抓稳了工业增长大局的主体。
5月9日,山东省2025年度“十链百群万企”融链固链行动正式启动,围绕19条标志性产业链,山东形成“总链长+链长+链主”的“链长制”机制升级版,全年将举办省级对接活动30场,带动各市举办各类活动600场左右,服务中小企业10万家以上。本轮“链长制”升级优化,将打造优势特色产业,新增仪器仪表、激光装备、体育用品等重点产业链;抢抓新赛道新领域,将人工智能、新能源电池、人形机器人、商业航天等重点产业链列入其中,进一步凸显产业链建设导向作用。
而就在此前决定“一季报”数据的收官时刻,烟台市也于3月31日召开全市产业链工作调度推进会议,会上提出要认真落实全省深入实施工业经济“头号工程”工作推进会议精神,在近年来走出各具特色发展路径、构建产业垂直生态体系取得良好成效的基础上,持续推动全市产业链聚势成峰。
城市竞争,归根结底是产业竞争。拥有完善的产业体系和庞大的产业规模,涵盖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科技创新多个领域,形成多元化的经济结构,方才能在万亿之城的竞逐中立于不败之地。万亿烟台,未来可期!
(来源:鲁网)
27座万亿之城狂飙竞速,山东这市何以一骑绝尘 作为山东布局济青烟“三核引领”发展格局的核心城市,烟台有基础、有实力也有责任加码创新驱动和数智赋能,更大力度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01#大国大城,变局迭 2025-05-17 12:00:00
京津冀协同发力!多措并举推进重点任务 新华社石家庄5月12日电(记者岳文婷、苏凯洋)京津冀党政主要领导座谈会5月11日至12日在河北举行,聚焦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构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美丽中 2025-05-15 11:59:00
京津冀将加速科技成果区域内转化 本报记者 曹政 5月11日到12日,京津冀党政主要领导座谈会在河北召开。记者昨晚从北京市发改委获悉,按照京津冀党政主要领导座谈会部署,三地共同编制了促 2025-05-13 17:16:00
国内需求持续回暖 彰显经济动力稳步增强 【光明时评】作者:刘瑞明(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教授、国有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数据,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3 2025-05-13 09:47:00
乌蒙茶香溢京华!“太极古茶”产品发布推介会成功举办 乌蒙多仙草,毕节有好茶。5 月 10 日,2025 太极古茶品牌文化推广季“太极古茶”产品发布推介会在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隆重举行。农业农村部相关部门负 2025-05-11 10: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