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时讯息

街巷“微更新” 幸福“再加码”

2025-08-25 11:12:00点击数0

在北京路二工体育馆附近,工作人员正修剪树木。 (受访者供图)

在高新区(新市区)科学一街,施工人员修复路面坑洼。 (乌鲁木齐晚报资料图片)

新疆网讯(记者牟敏)平整的沥青路面向前延伸,大红灯笼整齐装点着大街小巷,以往破损的井盖和雨棚悄然“下岗”……初秋时节,漫步在高新区(新市区)街头,一场如细密针脚般的城市空间美学升级正悄然推进。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明确提出主要目标:到2030年,城市更新行动取得重要进展,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城市开发建设方式转型初见成效,安全发展基础更加牢固,服务效能显著提升,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经济业态更加丰富,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城市风貌特色进一步彰显,真正让城市成为人民群众享受高品质生活的空间。成功入选2025年度中央财政支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乌鲁木齐,正以“旧空间”焕发“新活力”。

聚焦市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高新区(新市区)坚持以精细化管理为抓手,系统推进市政设施维护、照明环境优化、公共空间提升、环境卫生整治等多方面工作,持续刷新“城市颜值”,夯实宜居基础。

8月24日上午,家住北纬三路的居民王晴推着婴儿车走在人行道上。平整的花砖、安静的井盖,取代了往日“哐当”作响的情景。“推娃怕颠,现在的路又平又干净,每天散步心情都特别好。”王晴笑着说。

街巷作为城市的基本单元,不仅是“毛细血管”,更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宜居度和人们的幸福感。高新区(新市区)从细微处着手,开展系统性修复,对喀什东路、河南东路、长春中路、北纬三路、北京中路、河北东路等道路进行提升改造与修补,施工面积约9516.48平方米。联合各检查井产权单位,共计维修检查井692个,修复花砖562.66平方米、路缘石573米。车辆通行更加平稳安静,人行空间也更安全整洁,一幅街区有序的新面貌正被细腻勾勒。

夜幕降临,路灯与红灯笼交相辉映,点亮了居民的夜行路。连日来,高新区(新市区)同步推进照明设施优化,拆除旧灯笼800盏,安装新灯笼400盏,310组路灯灯杆全部粉刷翻新,巡查修复路灯187盏,更换线缆1100米。柔和如月华的灯光,铺洒出温暖而安宁的夜间氛围。

人行天桥也悄然“焕新”。以往开裂的雨棚、锈蚀的栏杆不见踪影,9座天桥经整体刷漆与细节修整,变身美观安全的“空中走廊”。

市民王彬说,天桥既能帮助行人过马路,也能在雨雪天给大家一处暂时安身之处。天桥地面更平了、雨棚更新了,再过天桥都不再匆忙赶路,也想看看桥上桥下的风景。

正如王彬所说,这次高新区(新市区)将桥侧绿化带中杂乱的护栏一同拆除,视野更加开阔明亮。穿行其间,每一步都仿佛行走于风景之中。

环卫保洁同样体现“绣花”理念。人工保洁队逐一擦拭果皮箱、清洗护栏、清除“牛皮癣”……近日,环卫人员累计擦拭灯杆10090根、指示牌5700个,清理卫生死角57处。

家住杭州路的居民陈萍萍说:“每天看到保洁车辆来来往往,路面干净、空气清新,住着特别舒心,也真心感受到了党和政府对大家的关心。”

8月22日,高新区(新市区)还对北京路二工体育馆附近的树木进行了科学修剪,在保障树木健康生长的同时,营造出开阔、整洁、安全的道路环境,为居民出行再添一份保障。

“以前这段路树杈长得太密,有时会遮挡信号灯或指示牌,过路口都得减速慢慢瞅。现在修剪完,视野敞亮多了,开车都觉得更顺当了!”出租车司机程军转动方向盘,语气轻快。

“我们注重的是细节,追求的是长效。”高新区(新市区)城市管理局(行政执法局)工作人员何龙说,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市民可感可触的获得感。

一城之美,始于颜值,精于品质,终于为民。这种从细微处着眼的更新,正是城市发展中的温柔笔触,一针一线绘出宜居宜业的美好蓝图。

多说一句:让更多人在家门口遇见美好

行走在高新区(新市区)焕然一新的街巷中,能清晰感受到一种“于细微处见真章”的治理温度。这里的城市更新,绝非简单的修修补补,更是对生活品质的执着追求。它倾听居民的心声,将“推娃怕颠”这类日常烦恼当作大事,解决于细微之处,让幸福感在脚下延伸、在夜色中照亮、在身边环绕。

更新不是大拆大建,而是如绣花一般,一针一线地织补城市肌理:平整的不只是路面,更是婴儿车推过的安稳;点亮的不只是灯笼,更是晚归人心里的暖意;修剪的不只是枝丫,更是对日常安全的一份守护。

从“开发”到“更新”,从“规模”到“品质”,背后是对“人”的回归——把人的感受、需求与愿景,作为城市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当井盖不再哐当作响、当路灯温柔照亮归途、当天桥成为风景,这便是城市最动人的表达:所谓高品质生活空间,正是让每一个普通人,都能在“家门口”遇见更多确定的美好。(牟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