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时讯息

楚国八百年,章华永流芳!极目新闻记者探访楚文化主题美术创作工程作品展

2025-07-04 09:30:00点击数0

极目新闻记者 张艳

通讯员 王旭 董媛

浓缩楚国跌宕多姿的历史,再现楚国惊采绝艳的文化。7月1日至4日,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明德楼三楼展厅,“章华流芳——楚文化主题美术创作工程作品展”盛大开展,60件精品中国画作惊艳亮相。

该展由中国国家画院、湖北省委宣传部指导,湖北省文联策划,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湖北省美术家协会、湖北省国画院承办。

楚文化研究专家、著名学者,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刘玉堂,为该展倾情写下前言。细细读毕再漫步展厅,极目新闻记者强烈地感受到,刘玉堂的序言俨然是既细致入微又磅礴大气的导览,他写道:论人物,既有“观象授时,绝地天通”的楚人始祖祝融,又有“一飞冲天,一鸣惊人”春秋五霸之长楚庄王,还有“志洁行廉辞悬日月”的伟大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论事象,不仅有立国之时楚先民“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雄心壮举,而且有确立春秋中原格局的城濮之战和泓水之战的刀光剑影、鼓角争鸣,还有试图以“明法审令,破横散纵”力挽狂澜的吴起变法;再论景物,有楚人立国之地的浩浩丹水和巍巍荆山,也有“层台累榭,砥石翠翘”的楚国大型离宫章华台,更有雄浑激越,宫廷震惊的“地室金奏,钟鼓齐鸣”。

刘玉堂还盛赞这些作品具有炉火纯青的艺术手法,如墨色的深浅与线条的浓淡,尽显楚文化的韵律与精魂;繁简相适,展现出楚国繁纭复杂的历史和灿若星河的人物……构成了一幅壮美的楚国八百年风云谱。

【青铜文明】

青铜器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楚国青铜器精美绝伦,自成体系。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楚墓中出土的青铜器数量多、种类繁,因工艺之精、造型之美而独步天下。

作品主要从探矿、采矿、制模、冶炼、铸造的场面表现楚国青铜器的诞生过程,展现了众多工匠在艰苦条件下辛勤劳作的情景。人物群像组合,繁而不乱、密而有序,造型生动,各种青铜器的刻画也力争切合当时的形制。画面追求虚实结合,笔墨沉着、色调厚重,努力渲染出青铜器冶炼铸造的现场环境。

谭崇正 郑华《青铜文明》【楚汉兴起】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幅作品以《史记·项羽本纪》的线装古本为画面背景,前景是项羽振臂高呼做战前动员的场景,后面错落有致地穿插描绘各个战争场面。整幅画采用传统的中国工笔画手法创作而成,其中的金戈铁马,让人仿佛听到鼓角争鸣。

方正《楚汉兴起》

【高山流水】

楚文化以其浪漫、奇幻和深邃著称,高山流水的故事更是其中的瑰宝。这幅《高山流水》图,以重彩青绿为表现手法、以传统通景屏的样式呈现,力图再现楚地山川之灵秀、人文之璀璨。画面中,江山悠远,流水潺潺,伯牙子期对坐抚琴,仿佛穿越时空,与观者进行心灵的对话。

黄少牧《高山流水》

【郢都盛景】

郢都·纪南城,楚国八百年辉煌的见证者,曾雄踞江汉,傲视群雄。

这幅水墨作品重现郢都的盛世风华,采用全景式构图,以楚国都城纪南城为中心,展现它的恢宏气势与繁华景象。巍峨的宫殿群依山而建,层台累榭,飞檐斗拱,金碧辉煌。宫殿周围,市井繁华如浩渺烟海,展现了楚国经济的繁荣与文化的昌盛。画面远景,群山连绵,江河奔流,象征着楚国的疆域辽阔与国力强盛。

宋德志《郢都盛景》

【楚歌楚舞】

楚歌,具有一唱三叹的情调;楚舞,则具有飘逸、轻柔的艺术特色,长袖、细腰是其基本特征。

《楚歌楚舞》中,人物服饰和装扮以及舞蹈动作在参考秦汉画像砖和陶俑形象的基础上,对衣袖和舞姿进行了适度的夸张,意在突出楚舞的特点,同时还能营造一种视觉韵律感。整幅作品以线造型,手法纯粹、形象简约,在色彩的使用上,以楚漆器上最常见的朱红、黑色为主色,营造了一种穿越时空的生命活力。

刘玉 李冰如 李也青《楚歌楚舞》

【橘颂】

在历史长河中,屈原是爱国主义的标志性人物。这幅《橘颂》在作品构图设计中,多方面展示了屈原乐学善思、高洁纯净、文质彬彬、才华出众的君子风范;以楚简和战国时期战争场景为背景,通过多层次的勾勒点染,多角度多方位地表现出了屈原在历史背景下的文人形象。

张秀华 陈德兰 张春汉 刘汉锦《橘颂》

(主办方供图)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