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时讯息

揭阳:城市温度在“文明之光”中升腾|揭阳i文明

2025-07-15 00:05:00点击数0

7月11日,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会议强调以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气象新作为,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在这份时代命题下,揭阳以实干为笔,以人民为本,把精神文明建设融入“百千万工程”一线实践,在高质量发展中擦亮文明底色:全市共有5个村镇获评“全国文明村镇”,4个单位获评“全国文明单位”,2所学校获评“全国文明校园”,1个家庭获评“全国文明家庭”。

一份份荣誉背后,镌刻着这座城市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坚实足迹,从村头巷尾的文明细节,到窗口单位的优质服务;从校园里孩童的礼貌问候,到家庭中代代传承的好家风。文明,正润物细无声地温暖着千万普通人的心,见证着这座粤东古城以文明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坚定步履。

村庄有了精气神

文明成了最美的风景

沿着榕城区凤美街道塘埔村的村道前行,映入眼帘的是一幅洁净整齐、生机盎然的乡村画卷。道路干净整洁,家家户户门前花开,村民脸上洋溢着笑容。“现在村里不仅环境好,邻里之间也更和气了。”村民李阿姨感慨道。

作为全国文明村镇代表之一,塘埔村推行“六联机制”打通“组织链”与“产业链”,打造集研发、制造、电商于一体的小家电产业集群,培育出“康夫”“万家达”等驰名品牌。村干部与产业指导员组成“三支队伍”下沉企业,政企合力推进增资扩产、优化营商环境,道出了“文明村”的温度。

生态美也是塘埔的亮点。该村大力开展“党旗红·乡村绿”专项行动,推动“绿美揭阳”落地见效。“一名党员一棵树、一支队伍一片林”,构筑起滨江绿廊、湿地公园、百花园等绿色空间,打造出“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幸福景观。

而在揭东区埔田镇牌边村,“文明似竹节节高”的画卷也在徐徐展开。这个远近闻名的革命老区村依托红色文化与竹文化双重资源,打造“竹笋+文旅”产业链,建设党史村史展厅、“竹海驿站”与全域旅游环线,荣获“全国文明村”“广东省最美乡村”等诸多称号。牌边村不仅是“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村落,更是一处生态与现代文明交融的宜居家园。

在普宁市什石洋村,“红色+文明”成就乡村新图景。这里不仅保留了蔡应甲大屋等11处革命旧址,还打造了“红色文化长廊”“一站式党群服务中心”“矛盾调解室”等文明阵地,推动革命精神融入基层治理,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文明生态。

走进揭西县棉湖镇北部的鲤鱼沟村,这个总户数仅380户、人口不到2000的小村庄,曾是省定贫困村。如今,却摘得“第七届全国文明村”荣誉称号,成为广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首批典型村之一,也成为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鲜活样本。

南海岸边,海边小庄,文明似海浪般雕蚀着后湖。近年来,揭阳市惠来县靖海镇后湖村着力深入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获得广东省乡村治理示范村、省民主法治示范村。今年,该村获第七届全国文明村等荣誉称号,并入选广东“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

一座座村庄因文明而美丽,因美丽而宜居,文明的种子落地生根,也长成了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愿参与的幸福风景线。

单位多了人情味

服务也有了“温度”

在揭阳,文明也贯穿于企业发展与社会治理。此次上榜的4个全国文明单位,既有窗口服务行业,也有党政职能的部门。他们的共同特点,是把“群众满意”作为文明创建的第一标准。

将“文明创建”融入气象日常工作,揭阳市气象局着力打造气象科普、政治理论学习宣讲和干部职工健身三大文明实践阵地,多措并举开展文明实践活动,积极主动参与地方文明实践活动,每年举办、参与的地方志愿活动超30场次。依托“3·23”世界气象日、“5·12”防灾减灾日、科技活动周等重要节点,揭阳市气象局开展独具气象特色的气象科普活动,深入推进气象科普“六进”活动。

作为揭阳唯一入选第七届“全国文明单位”的企业,走进中国电信揭阳分公司营业厅,志愿者正热心为老人讲解操作流程,工作人员主动为排队群众提供饮水与引导。这些细节,构成了揭阳精神文明创建中,一个个温暖真实的瞬间。

近年来,该公司积极承担“雪亮工程”“12345平台”“全民健康信息管理系统”等数字治理项目,投入超22亿元提升城市信息化水平,建设村级监控点2万余路,助力乡村治理和数字乡村建设。

文明建设方面,企业打造“爱有天翼”志愿服务队、“奋斗有我”文化品牌,开展网络公益课堂、科技助老、绿美揭阳等志愿活动超千次,建成178个“爱心翼站”,将服务“送到家门口”。

而中共揭西县委办公室凭借在文明单位创建工作中的突出表现,则为地方机关精神文明建设树立了典范。

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该办落实 “一岗双责”,大力强化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此外,将文明单位创建与提升 “三服务” 水平紧密结合,紧盯“百千万工程”、文明创建、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通过强有力的督查手段,推动县委各项重要部署落地见效。深耕文明创建“责任田”,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积极参加广东 “6·30” 助力乡村振兴活动和 “无偿献血” 活动。

在社会组织领域,普宁一线爱心协会十年如一日行走在公益一线,累计资助140名贫困学子,帮助900多户困难家庭重建生活,开展公益活动2000余场,用点滴微光照亮千家万户。“文明单位”的荣誉,是这群“红马甲”十年公益路最好的注脚。

家校共育文明果

温暖从一言一行开始

在揭阳一中,文明礼仪已成为学生的自觉习惯,班级自管会、文明监督岗等机制,鼓励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

“我们的孩子变得更懂事了,知道尊重他人,也愿意帮助别人。”一位家长这样评价。揭阳一中以“文化一中”“高效一中”“优质一中”为抓手,构建“党建引领—价值引导—活动带动—环境熏陶”四维联动体系,打造书香校园与特色文化长廊。学校注重榜样培育,树立“先进教师”“三好学生”“百佳木棉奖”等正面典型,营造“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氛围,让每一位师生都在文明中茁壮成长。

在揭阳市榕城区红旗小学,这所创办于民国初年的百年老校,以“正气、大气、锐气、和气、雅气”为核心价值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建设艺术校园、书香校园、文明校园并举。

“文明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行动。”校党总支书记孙志勇介绍,学校结合“凤鸣讲堂”“红旗精神”等特色项目,把文明教育融入日常学习、生活点滴之中。德育建设、教师师风、学生礼仪和校园环境协同推进,成功创建“全国文明校园”,并获评“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广东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等多项荣誉。

家庭是第一课堂,家风是最好的教科书。此次揭阳唯一入选的全国文明家庭——陈楷锋家庭,祖孙三代倡导公益志愿和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用平凡的行动诠释了“好家风带来好人生”的朴素真理。

在揭阳,从“文明家庭”到“文明校园”建设,再到“家校社”三位一体共育机制的探索,文明建设正一步步延伸至千家万户的生活细节之中。文明不是“造景工程”,而是润心之功。近年来,揭阳将精神文明建设与“百千万工程”深度融合,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走深走实,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感受到文明的力量。

如今,文明之光正照亮揭阳的每一条街巷、每一处田园、每一个窗口,也照亮无数人心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文字:唐楚生 张冰纯

图片:受访单位提供

【作者】 唐楚生;张冰纯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相关推荐